按照人民网、光明日报社教育部、《大学生》杂志、中国大学生在线《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的函》要求,经学校申报、专家组评审,拟推荐20名大学生参加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现将拟推荐名单及事迹摘要附后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9月16日-18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教育厅宣思统处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信件,须加盖本单位印章,并提供联系人及电话;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信件,须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艳丽;电话:18802800952;电子邮箱:szc1101@163.com。
附件:
四川省教育厅
2022年9月16日
“大学生年度人物”拟推荐名单
万艾琳 四川农业大学
罗杰 四川大学
黄欢 电子科技大学
覃敏 西南石油大学
王鹏 成都大学
周鹏 西华大学
潘雅雯 四川师范大学
毛雯 成都锦城学院
刘星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李金龙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张艺千 西华师范大学
罗贵楷 内江师范学院
王毅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涛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陈军朋 西南交通大学
周禄军 西南财经大学
毛希洁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旦增达瓦 西南民族大学
江晓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曾哲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附件2
省级推荐对象事迹摘要
万艾琳,女,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2022年全国“青马工程”、四川省第四期“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该生本科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后保研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业成绩位居年级前列,主持并结题四川省创新训练项目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校学生会主席。曾获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学业一等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互联网+”竞赛国家级铜奖、社会实践全国百强团队、“挑战杯”竞赛四川省银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40余项。曾两次参与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组建学生团队助力四川凉山州金阳县的花椒产业走出滞销困境,打造出“上游种植-中游研发-下游销售”打通花椒全产业链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现已成功帮助820户椒农累计收益达1720万,人均增收近3000元,带动就业1446人,吸引返乡种植花椒428人,并将此模式扩展至云南鲁甸县、贵州晴隆县等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效益显著。
罗杰,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过程机械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该生入选专业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瞄准国家“双碳”目标,从事“氢燃料电池”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在Adv. Mater. (IF: 32.1)、J. Membrane. Sci. (IF:10.5)、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 (IF: 10.3)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承担JG 2020***国防科技专项的研究工作,开展高性能相变散热材料的研究。曾担任四川大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总团长,带领团队赴凉山昭觉县开展教育扶贫。期间,募集善款物资105万余元,资助近300名彝族贫困学子重返学业,持续多年利用博士奖助学金资助1名彝族孤儿完成学业。担任支教团团支部书记期间,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团队事迹、个人事迹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CTV-1、CCTV-3、中国青年报等报道。担任川渝青年讲师团联盟、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四川大学青年讲师团讲师,持续多年开展思政宣讲活动近40场。曾担任四川大学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川大青年研究中心副主席、川大书画协会副会长、学院社团联主席等共青团干部,持续7年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曾作为四川省唯一学生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黄欢,男,汉族,共青团员,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该生把国家战略需求作为自己科研攻关的方向,扎根前沿技术和原始创新,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课题组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课题、“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在内的5项课题,在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大容量光与无线融合以及“测控”领域的宽带信号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以唯一学生参与人核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大容量低延时光与无线智能融合关键技术》;以学生第一参与者核心承担“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基于微波光子的XX研究》、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光纤无线融合接入系统创新团队》、中山市科技研究重大项目《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光与无线智能融合接入》、四川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智能波束赋形5G-RoF 融合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累积项目合同立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7篇,授权申请专利10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7次,跟随美国休斯敦大学Zhu Han教授(IEEE Fellow、AAAS Fellow,全球前1%的ISI高被引学者)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
覃敏,女,汉族,中共党员,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该生患有先天性颅内肿瘤,却用顽强的意志战胜病痛,坚持每天学习12个小时,早上六点食堂早读,上课坐在第一排,下课直奔图书馆。覃敏扛过了多次晕倒,比人还高的草稿纸和学习资料见证了她的成长。大三便与全国各高校硕、博士同台竞赛,在号称石油届的“奥林匹克”——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本科四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直博资格。成功攻克页岩气田管道腐蚀穿孔的问题,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发表SCI论文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3件。并远赴日本,在ASCHT国际会议宣讲研究成果。获10次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累计金额20余万元。多次回到山区支教,把温暖和希望带给山里的孩子。先后14次上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四川日报对覃敏的励志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王鹏,男,汉族,共青团员,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该生聚焦研究基础医学以及临床脑血管疾病及其愈后方面的模型预测,大学四年先后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与发表SCI论文10篇,包括中科院一区文章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等SCI医学顶级期刊,累计影响因子达17。主持申报并结题省级大学生创新设计实验课题一项。加入导师医学实验室,从最基础的数小时的“守锅”灭菌做起,在繁琐重复的文献整理中打牢了科研基础。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历经三年多的课题反复设计与实验,厚积薄发,一年之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开展讲座分享科研心得,激励学弟学妹们参与科研,勇攀学术高峰。积极参与社区义诊志愿活动,多次进入四川艾滋重灾区开展医疗服务、防艾宣传。于2021年申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艾宣传,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服务地区人民对防控艾滋病的认知。
周鹏,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该生专业综合绩点一直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以负责人身份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10个国家级、省级比赛,均获得好成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积极面对艰苦的家庭环境,阳光开朗、自立自强,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立自强之星候选人。周鹏带领团队回乡创业,用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一个月时间,创立了成都希柠又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租赁家乡荒地30亩种植有机蔬菜,带动了一批村民就业,公司荣获2021年度诚信经营代表企业。同年,周鹏又创立成都吾研乐学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答辩第一名成绩入驻创新创业俱乐部。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老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行动创意结合,用研学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该项目覆盖川内6所高校17个专业,带动60名大学生就业。争做党员先锋,周鹏多次参加防疫劝导等志愿活动,带领团队成员对所在地疫情期间的经济民生进行为期25天的调研,并撰写了5篇论文,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
潘雅雯,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专业2019级本科生。该生品学兼优,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科技术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省赛三等奖”、“2021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校赛三等奖”、“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赛二等奖”。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邀请,参加“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人民网承办的全国党史故事短视频展播活动中,她主讲的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并受邀到北京参加现场展演,得到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和与会嘉宾的赞赏,也是全国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雅雯讲故事》红色专栏,走进20多个省、市(区)县,深入藏族、羌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追寻红色记忆。制作5分钟节目97期,抖音293期,浏览量超过700万人次,点赞89万,粉丝37万,先后受到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报道。随着栏目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推送,视频引起了当地政府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高度重视,向红旅文创方面转型。今年暑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防疫现场坚守了19天,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50多个小时。
毛雯,女,汉族,中共党员,成都锦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2020级专科生。该生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一员,成功执行上百次国家仪仗司礼重大任务,接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向世界一次又一次展示中国军人的威武风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她是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女兵,为总书记递上即将授出的国家荣誉勋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她作为执行任务的一员,为国家国庆阅兵打响了漂亮的第一枪;她是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擎旗手,也是我国首次执行此项任务的女兵旗手。荣获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优秀士兵、一次嘉奖。多次配合学校和当地武装部进行大学生征兵宣传,将自己从军经历讲成故事,作品《正步丈量青春、汗水点亮梦想》获得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二等奖。大学期间始终保持专业第一名,自主学习跨界掌握多项技术技能,荣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获得了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国家励志奖学金。
刘星廷,女,汉族,共青团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该生探寻出中医药+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生发模式,完成基础理论研究和相关实验并研发出第一代生发产品,累计申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8项。成立公司实现学生自主创业,受央视《创新进行时》栏目邀请,进行创新创业专题报道,受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四川省省长黄强等领导接见及认可。曾多次遴选进入校级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班学习,多次参与团员宣讲团各项红色主题活动,成为引领校园红色“时尚”的先锋。主持并参与创新创业赛事获得国家级6项,实践服务类获得省级1项,市级3项,荣获四川省“自强之星”、“成都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热心各项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322小时。
李金龙,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20级专科生。该生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旅,任飞参师一职,服役期间多次跟随部队参加中央军委,空军,战区空军等重大演训及轮战任务,荣获旅级嘉奖1次,新时代“四有”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测评排名分院第一,发表专业论文1篇,申请专利7项,软著32项。争做创业先锋,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实现了四川省职业院校在该项大赛中金牌数“零”的突破;创立成都龙莹科技有限公司,为花水湾小学捐赠爱心书包300个。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参加社区组织的退伍军人抗疫突击队,穿上迷彩服,奔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张艺千,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2019级本科生。该生成绩名列专业前茅,多次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主持“春和艺馨”“脱贫攻坚”等系列晚会80余场,协助导演编排、录制《白银市少儿春晚》等节目40余场;每逢假期都与当地帮扶小组一同深入白银市景泰县喜泉镇福禄村、民安村等贫困地区,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参与了扶贫小组日常工作。担任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平均每日志愿服务时长10小时,工作期间共计服务时长约300小时。当疫情突袭,张艺千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所处街道的志愿服务工作,坚持长达5个月的防疫志愿服务。
罗贵楷,男,汉族,共青团员,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现任学校助农协会会长。该生参与研发了乡村信息发布系统V1.0和电商新农人培育系统,申请了相关软著专利2项,荣获“全国工业与信息化人才”“五四青年创新创业标兵”“乡村驻地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帮助当地农户开展线上公益直播带货活动,7天时间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荔枝农产品5000余斤,实际增收10万余元;从2019年起,累计举办乡村振兴公益电商售卖直播131场,线上线下参培人数超10000人次。曾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预测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1项、市校级奖项近20项。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参研省级科研项目3项。
王毅,男,汉族,共青团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维修工程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2020级专科生。该生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入选“青马工程”、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当选主要学生干部,累计组织参与活动和专题学习100余次。被选入2020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精英班”。被选为“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进行培养,并在飞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技术的“核心”版块进行为期近500天的训练。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勇夺大赛一等奖,创造了四川省该项目最好成绩。担任“全国样板党支部”项目组成员,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年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校内选拔赛一等奖。积极组织航空文化宣传队伍,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传递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累计1000余人次受益,开辟网络展览、实地走访服务累计服务时常1200余小时。
张海涛,男,汉族,共青团员,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2021级专科生。3岁时,张海涛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左臂。灰色的童年并没有让他屈服,而是从跑步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将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作为自己的梦想!面对训练的艰苦、输了比赛、外人质疑,张海涛并不气馁,收获更多的是亲友、家人、这个时代和社会,给予他的爱、温暖和无限动力,终于实现蜕变,2021年10月,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400米冠军。获得全国冠军后,张海涛又有了新的目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残奥会。他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全国优秀运动员”、成都市“优秀共青团员”、学校“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荣获四川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第一名。
陈军朋,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他曾获首届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优秀教师、教育部社会实践优秀成果、“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参与学校远程教师项目,他克服疫情、时差、平台技术等困难,完成了近200课时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实践。他在四川国际传播中心等组织的大型直播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线上连接全球中文及中国文化爱好者。其中,三星堆博物馆直播活动实现了远古三星堆文化与当代北美青年的首次“亲密”互动,用中英双语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个精心打磨的中国故事,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网等媒体的报道。
周禄军,男,汉族,中共党员,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该生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某部,任指挥班班长。新冠疫情袭来,仍在部队的周禄军主动请缨,承担起全连的防疫工作。线上组织百位同学捐款7000余元,在国内物资紧缺时,委托在英留学的同学购买1500个防护面罩寄往湖北。今年6月马尔康市发生多次地震后,主动前往当地一个重点受灾村参加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为四川省稳外贸外资决策建言献策,参与撰写的两篇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并在持续推动落实。
毛希洁,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汉语专业2020级专科生。该生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假期助学服务,每年组织带领20余位志愿者连续55天在一线走访20余个乡镇,调研超过1000名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研学活动和心理开导活动、寻求帮助,被服务地地方媒体平台报道20余次。与团队一起,为留守儿童群体开展基础教育活动和“第二课堂”研学活动,总课时量达到9520小时。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组织志愿者430余人,带动1500余人关注公益,团队服务总时长超过9800小时,建立团队新媒体矩阵累计浏览量超过50000次。毛希洁和团队与旭阳镇社区工作人员携手组建青年突击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15天,分发相关宣传单3000余份,游街路程累计315千米。
旦增达瓦,男,藏族,共青团员,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藏英双语专业2019级本科生。该生热衷志愿事业,成立了西藏暖风公益团队,在拉萨市设立暖风公益总部,并逐步成立日喀则市分队、林周县分队、山南市分队三个分队。团队发展至今已有100名固定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和200余名流动志愿者。举办《畅谈空间》系列引导青少年的活动,荣获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青年志愿项目大赛二等奖。筹备“嘿”帐篷大型公益活动,在拉萨市为学生、老人和贫困户筹集到了20余万元的物资和经费,被西藏日报社、藏语日报、安多电视台新闻等官方媒体报道。今年8月,西藏爆发了新冠疫情,他没有任何顾虑,动员暖风团队的志愿者奔赴一线,协助拉萨市共青团在一线协调安排志愿者。面对疫情严峻且物资缺少的情况,他和他的志愿们集中精力筹集到了防护服、医用口罩、酒精等物资,并由政府安排的近10辆皮卡车全部运往一线进行一对一的发放。
江晓雅,女,汉族,共青团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园林技术专业2020级专科生。该生不断摸索着未来的发展道路,偶然间选择了花艺,梦想的道路被点亮了。这条路很枯燥、很苦、很孤独,但她一直埋头练习,最终获得了国家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陆续参加了成都市百万职工花艺技能大赛,以成都市花艺比赛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成为了成都工匠的候选人。荣获“成都市技术能手”、“四川高校优秀女孩”称号。作为主修园林专业的新生代成都市花艺技术能手,她将会继续秉持老一辈的工匠精神,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为构建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曾哲,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飞行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该生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21年荣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深入钻研专业技能,荣获洛阳分院 “落地比武大赛”二等奖、洛阳分院年度“学习之星”等荣誉。2021年12月31日,在一次日常机组训练中,曾哲所在的学生机组遭遇了 “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他临危不乱、成功迫降,对航空安全作出突出贡献,荣获中国民航英雄机长、中飞院总飞行师刘传健颁发的“一等功”荣誉证书。面对疫情卷土重来,曾哲主动请缨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三下乡”活动中,他在贵州省凯里市台江县多个山村担任扶贫志愿者,积极履行驻村责任和义务,用心为村民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
24小时服务热线
028-6152-4007